情人节不用互送礼物,感情大概会更好一些。

2023-04-14 13:32:25

人寿保险产品

我们连送礼物,都在内卷。

尤其是恋爱的时候,尤其是在情人节的时候。

上学那会儿大家都没什么钱,但在情人节只要有对象,都会想方设法给对方买个象征情侣关系的礼物,比如几十块的情侣项链、充满小心机的情侣装、加了热水就能出现图案的情侣水杯。

工作之后有了点钱,情人节更是过得格外隆重,必备的鲜花、别出心裁的礼物、520或者1314的微信转账,生怕比别的情侣差。

好像无形之中,情侣与情侣之间,情侣彼此之间都陷入了一种内卷。

记得去年七夕的时候,朋友给她对象买了PS5,花了四五千,之后的一个月她不出去玩儿,也不参加一百块以上的聚餐,甚至连外卖都控制在了20以内。

我问她,为啥非要买那么贵的礼物,一下子花掉半个月的工资,给自己搞得苦兮兮的。

她说因为情人节的时候,男朋友送了她一条三千多的项链,而自己只送了他一副一千多的耳机,觉得有所亏欠,所以到了七夕的时候,就想弥补一下。

似乎所有情侣都默认情人节、七夕必须送礼物,而且应该送昂贵的礼物,否则就是不重视,没有仪式感。

而一旦开了这个头,之后的节日、生日、纪念日也都需要做出相对应的表示,将所谓的仪式感进行到底。

坦白说,用价格去衡量礼物的意义是极其幼稚的,可当你收到对方上千块的礼物时,你很难不去用价格衡量自己礼物的价值,生怕自己是亏欠的一方。

于是在这场仪式感和感情的博弈中,两个人内心的压力越来越重,对待情人节的态度也变得复杂起来。

其实一开始,朋友和她对象之间互送礼物没这么贵重。

男生看到路边卖的小钥匙扣很可爱,会买下来送她;

她尝到特别好吃的小零食,会迫不及待给对方也买一份。

男生送过她十几块的萌宠小摆件,也送过一百多的口红,还送过自己手工DIY的陶艺杯子。

那时候,她回应的礼物也大多是几十块上百块的小物件,还有自己亲手织的围脖、手套之类。

虽然都不贵重,也不特殊,甚至没有多好看,但那时候两个人送礼物收礼物的时候都格外开心,因为彼此都没什么心理负担,一切都是随心而为。

但是在恋爱一周年纪念日的时候,男生送了她一款小众轻奢的手表,花了五百多,上面还印刻了两人字母的缩写,很有仪式感。

送礼物内卷的序幕由此拉开。

之后男生生日,她送了一双七百多的球鞋;她生日的时候,男生送了一个一千多的包;过年的时候,她又送了一条一两千的皮带。

送礼物的预算一直在涨,两个人对生日、节假日、纪念日的头疼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一对情侣在一起,如果不加以控制,送对方礼物的预算很可能会在1年以内乘以5倍,2年之内乘以10倍。"

而他们现在情人节的预算,已经是最开始的四五十倍了。

原本大家送礼物的初衷是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意,借礼物来具体化自己的爱意。

可后来,很多人送礼物的出发点已经变成了我需要表达自己的仪式感,我需要借此来证明自己的爱意。

"想要"和"需要"这两个词意思虽然很相近,但本质的区别却很大。"想要"是主观意愿,而"需要"是客观要求。

当你只是需要送礼物,而不是想要送礼物的时候,那么送礼物这件事的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有句话说:"硬性标准套在上面,它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它不是发自内心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形式化的东西。"

如果送礼物不是发自内心的想送,那么时间长了,这件事就会成为彼此的负累,仪式感也就变成了形式感。

如果送礼物这件事搞得两个人都很头疼,心理负担都很重,那就没必要了。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过一次"不互送礼物,没有仪式感,也很快乐"的七夕。

作者:周不知

排版:糕糕

设计:石石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南山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综艺娱乐、教育科研、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南山信息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