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综艺娱乐、教育科研、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8-17 11:41:01
倒口窑心滩,曾是长江中游一座不起眼的江心洲。
过去,这里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现在,这里草长莺飞,绿意盎然......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自荆州港码头乘船考察长江。顺江而下的途中,倒口窑心滩作为长江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来自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陪同人员向总书记汇报了它的绿色变迁。
仲春时节,细雨蒙蒙。四年后的今天,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再次探寻倒口窑心滩的变化之时,绿色岸坡、生态滩地、“水下乐园”……长江干线上一系列生态航道的绿色“蝶变”,让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一场春雨过后,倒口窑心滩到处浸润着泥土芳香。
“总书记来的时候,这里还能看到人工的痕迹,生态效益还只是刚刚显现。”回忆起2018年时的倒口窑心滩,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内河事业部部长肖衎给记者描绘它的绿色“蝶变”。
“现今的倒口窑心滩,行走其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肖衎笑着介绍,2021年4月为筹备2021年绿色航道建设技术交流与观摩活动,他再度来到这里,水草更为丰茂的倒口窑心滩让他欣喜不已:“浓密的高草让人们几乎‘寸步难行’,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其中,脚边还会时不时划过一条小蛇或游鱼。”
同样对这种“巨变”感到欣喜的,还有长江航道局“生态航道”创新团队。
近些年来,长江航道局“生态航道”创新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时的殷殷嘱托,在生态固滩、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相关工艺和材料广泛应用于长江沿线各处航道整治工程。
“我们主导研发的生态固滩技术,在倒口窑心滩守护工程中进行了试点。”团队负责人李明介绍,可降解的编织草绳覆盖沙土,不仅为植物群落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地基”,还能在滩面实现防冲促淤,局部营造出较为复杂的湿地生境系统,促进小鱼小虾、微生物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如今的倒口窑心滩,不仅早就打破中游“肠梗阻”的桎梏,生态环境修复方面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河段中的3个国家级保护区内,江豚、麋鹿数量都显著增加。
在长江中游新洲至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中,生态护坡理念和技术在这里“落地生根”,航道建设者们通过采用钢丝网笼+石料填充护坡的基础上,对施工水位4米以上部位全部覆盖种植土,5.2公里护岸坡已经成为一条让沿江居民拍手称赞的绿色风景线。
水草丰美鱼虾欢腾
从倒口窑心滩顺江而下,长江浠水段戴家洲水道,这里是鱼类等水生动植物的“水下乐园”。
2018年8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中游后的第4个月,交通运输部对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的初设作出了批复,“安庆至武汉6米水深、武汉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建设工程”(简称“645工程”)开始了阔步迈进,一座座水草丰美,鱼虾欢腾的“水下乐园”也随之逐步铺陈在“645工程”沿线。
这些“水下乐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态涵养区。
“生态涵养区旨在涵养静谧水域,通过设置船舶交通引导牌,铺设水下鱼巢砖等生态设施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新家’。”
“生态航道”创新团队成员周成成介绍,“645工程”中,航道建设者们在戴家洲、张家洲、东流水道的非主通航汊道试点建设生态涵养试验区。
以戴家洲水道为例,航道建设者们制作了3500多个带孔鱼巢砖沉入江底,并在非航道水域安装100万个的透水框架搭建人工鱼巢。“在该河段的水质鱼类资源监测中,我们连续数年发现江豚活动,各保护区四大家鱼种群数量稳定。”曾经担任武安段II标项目部副经理的李平如数家珍。
久久为功,守住绿水青山。当下,以李明为代表的长江航道科研工作者们仍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生态航道前沿科技领域,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更加生动的现实。
“生态涵养区将为促进长江绿色发展创造新的思路,为我国流域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新的途径。”李明介绍,团队将继续依托水生生态监测系统,制定了长期生态监测计划,系统跟踪生境修复与生态涵养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积极为生态航道、绿色航道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
生态疏浚变废为宝
绿色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底色,也是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十四五”时期,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长江航道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高举生态文明旗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绿色生态理念已从航道建设阶段向航道建设、养护、运行全生命周期延伸。
当下,长江航道人以“无废航道”为目标,不仅深入研究疏浚土和清礁石料等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将基建性疏浚弃土“就近还建”,用于营造生态湿地或生态固滩。
“个中翘楚”仍是戴家洲,作为645工程最大的生态固滩工程,以疏浚土为基质形成的绿色滩面,面积相当于91个足球场。
“戴家洲生态固滩工程成为中国内河航道治理中的首创,不仅节约了资源成本,还丰富了航道建设的绿色内涵。”李明告诉记者,它的“蝶变”代表了生态航道建设理念从“整治”向“整疏结合”的生动转变。
目前,长江航道局“生态航道”创新团队围绕“疏浚土”的绿色应用开展了广泛的探索:一方面,团队结合各项整治工程,研究确定疏浚土生态化利用方案;另一方面,团队结合长江各个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布局,合理安排疏浚土上岸利用计划。
“通过技术手段清洗,疏浚土可以变成生态泥,最后做成方砖,用于机场等公益性建筑的建设。”长江航道局“生态航道”创新团队疏浚土生态综合利用的牵头人郑力娓娓道来,为记者揭开了“疏浚土”变废为宝的秘密。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疏浚土’的综合利用,找到更多让生态和发展有机融合的方式。”郑力最后说道。
共护一江水,绿意奔涌来。如今,行船江上,航道更宽了,江水更清了。长江航道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凭借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和决心,久久为功的耐心和信心,奋力建设“畅安优智美”新航道,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铺出一条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态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网)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网